新闻详情

关灯熄人声,开机启机器人

  • 2025-09-29 22:07:06
  • 1101

这是朝着完全自主物料流迈出的一大步,正如黑暗工厂场景所追求的那样。因为黑暗工厂——即那些(至少在理论上)无需人力、因而也无需光照的设施——的核心正是机器人技术。通过机器人、传感技术和软件,可重复且对质量要求严苛的工作流程被标准化,使得设备能够24/7自主生产,犹如昌平小米智能工厂的实践:其AI平台HyperIMP监控生产各环节,协调11条机器人生产线,每三秒产出一部手机,全程无人介入。当前实际应用中更多是"稀疏光照"模式,仅当需要维护、换模、审计或处理异常时人力才会介入。

制造暗面折射的曙光

关灯熄人声,开机启机器人

推动黑暗工厂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技术人才短缺、需求波动、质量要求提升,以及日益重要的能源与空间效率。工业机器人结合机器视觉、工业物联网、AI调控、制造执行系统(MES)及全流程数字孪生,构成了黑暗工厂的支柱。

机器人自产后代

日本发那科是备受推崇的典范:机器人自产机器人系统可实现长达30天的连续无人化运行,这得益于高度标准化流程、预测性维护及受控环境,人力仅需定期巡检。

人力资源重新定位

飞利浦在荷兰德拉赫滕打造的电动剃须刀产线配备120余台工业机器人执行装配检测,少量质检团队负责终检。可见"黑暗"未必完全去人化,而往往意味着人力向质量管控、流程设计与设备维护等岗位转移。

全球最高难度工业场景——造船业

德国认知机器人先驱NEURA Robotics与韩华海洋及现代 Robotics 合作研发四足及仿人焊接机器人,推动造船业自动化革新。其创始人David Reger指出:"这项合作印证了认知机器人在全球最严苛工业环境中的多元应用潜力。"

数字灯塔:智能胜于黑暗

德国工业现实更注重"智能"而非"黑暗",如西门子埃尔朗根工厂通过数字孪生串联产品、产线与物流,借助仿真与AI优化节拍、线平衡及能耗,获评"数字灯塔"。其在提升设备综合效率的同时,仍保留人工在价值链多环节的作用。

稳生产与降能耗兼得

特斯拉在最新影响报告中披露,内华达超级工厂已实现大部分暖通空调系统的AI智控,在稳定生产环境的同时降低能耗——这对汽车制造业这一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至关重要。

高混合小批量生产仍是难点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仍是自动化难点,业界专家认为此类场景需依托模块化设备与软件设计方能实现黑暗运营。最佳实践通常采用渐进式自动化、数字孪生、AI流程调控及员工技能升级。目前完全黑暗工厂仅适用于高度标准化产品,其未来价值或许更在于成为映衬人机协作成功范例的深邃背景。

本资讯是由“中欧世界展会网”工作人员翻译整理,我们一家汇集全球展会时间地点资讯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展位预定,参观服务,设计搭建等服务,欢迎您的来电:400-837-8606 (24小时)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