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展台设计搭建一站式服务
全球巡回展览的最佳合作伙伴
尤其在肌腱损伤或中风后遗症等情况下,手部活动能力可能受限。作为辅助治疗工具,外骨骼装置正日益普及——这类如同第二骨骼般佩戴于手部的设备,能精准带动腕指关节进行康复训练。但唯有完全契合患者手型、同时满足轻量化与紧凑性要求的产品,才能为治疗成功奠定基础。若支撑运动结构反而阻碍使用者活动,这类设备最终往往只能闲置积灰。
技术基石:CAD建模与创新3D打印
德国开姆尼茨弗劳恩霍夫机床和成型技术研究所(IWU)采用创新形状记忆合金、步进电机与3D打印技术,致力于开发精准匹配且提供轻柔助力的外骨骼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外骨骼必须完美契合手部解剖结构。人类双手不仅尺寸各异,比例特征也千差万别,甚至同一个体的左右手都存在差异。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3D打印技术,该制造工艺可提供近乎无限的几何自由度——采用塑料粉末逐层构建三维形态。据弗劳恩霍夫IWU介绍,若以参数化CAD模型为基础,生产工艺将尤为高效。理想情况下,通过患者手部的3D数字扫描,不仅能获取几何形态,还能映射手部各元素间的参数关系。这样不仅能打印出高度精确的手部"负形"模型,基于CAD数据也更便于后续定制化调整。
紧凑精密的驱动系统
不仅每双手的解剖结构独一无二,手部力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对多数患者而言,定制化调节手部外骨骼的力度与行程至关重要,同时还需避免辅助设备自重过大。除外壳贴合度外,驱动系统成为关键突破点。弗劳恩霍夫IWU博士生、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研究员阿丽娜·卡拉贝洛团队采用双向步进电机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线的组合方案。该设计仅通过两条人工肌腱,即可由步进电机精确控制手部及手指的屈伸运动,实现多位置保持与实时调节。例如开启塑料矿泉水瓶时,瓶盖旋开释放二氧化碳的瞬间就需要这样的动态调节能力。
柔和响应机制确保轻柔动作
该驱动系统工作原理如下:步进驱动基于齿轮、杠杆、棘爪和形状记忆合金丝协同工作。当合金丝受热收缩时,会带动杠杆偏转特定角度,从而驱动齿轮朝既定方向旋转——通过缆线卷轴收放伸展/屈曲肌腱,实现手指的弯曲与伸展。卡拉贝洛采用的步进驱动中,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执行器:其形态变化能力控制齿轮运动。当微控制器通电精准加热合金丝时,丝线收缩;冷却时则通过弹簧或反向合金丝的张力恢复原长。这种机械结构精确控制着外骨骼的人造肢体,整体可实现高精度可重复运动,合金丝的柔和响应特性确保了动作的轻柔稳健。
治疗型个性化外骨骼前景
弗劳恩霍夫IWU认为,当前医疗技术领域的许多辅助设备仍需深化个性化设计,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并精准支持治疗团队。现有设备多遵循标准规格,很少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体重或实际功能障碍进行定制适配。该所研发的手部外骨骼主要针对事故后的肌腱损伤康复,同时也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及先天性瘫痪等场景——在康复过程中持续活动患手至关重要,而理想的训练频率往往超出治疗师的时间预算。弗劳恩霍夫IWU开发的外骨骼系统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使患者无需持续依赖专业人员监护也能进行康复训练。
本资讯是由“中欧世界展会网”工作人员翻译整理,我们一家汇集全球展会时间地点资讯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展位预定,参观服务,设计搭建等服务,欢迎您的来电:400-837-8606 (24小时)接听!